2024春季期中活動-回顧精選

113/05/07活動名稱:水從哪裡來? 走訪南化水庫與淨水廠/林瑞崑
記錄:盈君

這次活動上午先到南化暨鏡面水庫管理所,下午前往南化給水廠。上午由南化暨鏡面水庫管理所的林秉學股長為我們介紹及導覽,針對南化水庫這項設施做比較整體性的介紹(像是大壩的種類、泥沙運移監測系統、如何還沙於河…等),無論是建築設施本體或是目前水庫用水的措施(大台南一天使用一百萬公噸的水,以一戶四口之家來計算,一天約用水一噸)等等,也讓大家認識到水資源分配管理的不容易。

這一兩年因氣候越來越極端,也讓水資源議題更受到重視,如何讓水庫增加儲存更多的水量(興建第二水庫的討論、壩體的增高-橡皮壩等);如何引用曾文水庫的水(曾文南化高屏聯通管設施);股長也都一一回覆學員們的提問。其中瑞崑老師也特別分享因水庫上游務農等產業,導致鏡面水庫優養化嚴重的問題,以及水庫興建前後生態環境的改變,也讓我們更進一步去反思水庫這樣的設施,是如何影響與改變周遭的人與環境。

中午在北寮北安宮休息吃午餐,由瑞崑老師分享身為在地南化人,對於水庫興建的觀察與想法,由於水庫將整個上游的水與泥沙都攔住了,整個生態環境的改變是很顯著的。老師也分享許多擔任瑞峰國小主任期間,因瑞峰國小是最後才有自來水的地方,有諸多不便。也聊到曾經因風災受困學校,要透過水庫人員開船搭救校內師生的故事。

下午我們前往南化給水廠,先透過影片認識給水廠的主要工作,接著帶我們實地參訪,水庫(原水)進入調節池休息沉澱,接著再到分水井(分成南廠、北廠),然後加入藥劑加速雜質沉甸,最後進入快濾池,然後才把乾淨的水透過管線送到每戶人家。最後廠區人員也告訴我們一些保養家中水塔的小撇步,如何透過一年一至兩次的清潔,讓沉澱物不會留在水塔內。

活動的最後,由瑞崑老師帶領大家簡單回顧整天所見,以及也希望藉由參訪所見,大家能去反思,便利的自來水背後是多少環境生態、及人力物力所支撐出來的,更希望大家可以在便利用水之餘,多去想想大型設施對生態所造成的影響,未來在討論這些公共設施之時,能夠看見更全面的視野,而不僅僅只是便利而已。

113/5/18 和酪梨約會吧~參訪左岸幸福莊園/楊子賢
紀錄:瑄予

酪梨百百種,你知道你吃的酪梨是哪個品種嗎?

隨著酪梨牛奶、酪梨沙拉等風靡全台,在台種植酪梨的人口也越來越多,大多在家種植幾顆嚐鮮,但在購買、切開前,常常會發生店家、自己都不清楚到底熟了沒有的窘境。活動中楊子賢老師先帶大家認識酪梨在台種植的歷史與區域不同性,並介紹多樣品種的酪梨,帶大家從辨識外觀開始(有無凸起、顏色是否轉黑、有紅點),逐步去品嚐、深刻感受不同熟度味覺上的變化,同學們間也相互分享平時吃到的都是哪些品種,交換食用心得與料理方式。

活動後半子賢老師也帶大家實際到田區踩踏,看看草生栽培的友善田間是什麼樣子,而他們在實際包果時又會遇到的什麼樣困難(天氣炎熱、果樹太高需要長梯等),讓同學們對酪梨的栽培到餐桌都能有更深刻的認識,在下次切開酪梨時都能吃到最完美的熟度!

113/5/08你是特別的:臺灣草鴞與西拉雅鴞郎的旅程/萬俊明
紀錄:玉琪

臺灣草鴞,是臺灣特有的鴞類,通常棲息在低海拔的草地和農田。草鴞的身型修長,被萬俊明老師笑稱臉長得像一顆切了一半的蘋果,喜歡躲在白芒草中,擅長夜間狩獵小型哺乳動物和昆蟲。

作為守護台灣草鴞的西拉雅鴞郎,萬俊明老師投入許多心力在研究草鴞的生態,與其他大多數台灣保育類面臨的問題一樣,草鴞在地面築巢、撫育幼雛,所以也飽受外來種、流浪動物的威脅、農業的不當用藥也會影響草鴞的生物鏈結構,間接造成草鴞死亡。環境的開發,再加上白芒草的生態復育不易,導致草鴞的數量日益銳減,再加上台灣清明節掃墓的陋習、菸蒂丟棄等等弊病,時不時有祝融焚燒皚皚的白芒草,也間接造成草鴞的死亡與環境的負擔。老師也分享有一次為了趕到有草鴞居住的白芒草中,騎著腳踏車不慎被鐵網割喉的驚險意外,無論是何種方式導致草鴞數量減少,我們都應該透過教育宣導、反思與執行來保護草鴞及其棲息環境,確保這一物種的長期生存。

除此之外萬俊明老師以及其妻子也藉此機會於現場歌頌西拉雅傳統歌曲,並分享了各種鳥類的嘹喨叫聲,在萬籟俱寂的夜晚,可以輕易的辨識出他們的存在。尊重生態,與生物共存,是我們應該堅持的生活理念。大自然中的每一個生物,不論大小,都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它們彼此依存,共同維持著環境的平衡。當我們真正做到尊重生態並與生物共存,不僅能夠保護多樣化的生命形態,還能夠為未來的世代留下更美好的自然環境。這是一種對地球的承諾,也是對我們自身未來的負責。

113/5/08小家電診聊室/呂宜霖、李和成
記錄:俐文

 電器也要排隊看診?修完還要秤重?這是很多民眾第一次送修時會特別感到疑惑的地方。

隨著問起電器有什麼問題,維修的志工們開始著手拆卸,逐一排查可能故障的原因,經常得拆裝好幾回,直至確認電器沒問題或是判定已無法修復,才算完成整個檢修的流程。這次來送修的物件多數是電鍋或是電風扇,有些是零件故障,有些則是因長期使用、接觸不良需要清潔保養,很多民眾也是來送修後才發現原來還有這些保養的眉角。

而幸運修好的電器會透過秤重的方式,紀錄相對減少的垃圾重量;無法修復的電器,雖然成為待回收的垃圾,但其完好的零件仍可拆下再利用,這在維修志工的眼中這可都是寶!也是一種永續循環。

113/5/13深耕在地的斜槓農夫~起點農坊/詹羽辰
記錄:百恩

從台北到南投,從工程師到農夫,初心只是想為台灣保留一塊乾淨的土地。從零開始,在耕種的過程中學習如何當一位農夫,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取自然農法的知識與技術,能自己做就自己做。也從一開始在埔里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到現在推廣食農教育、聯合在地友善小農、小旅行的推動,真的是位深耕在地、身兼多職的斜槓農夫。儘管在這過程中經歷了許多挫折,仍是繼續堅持執行,與土地相互扶持。在過程中,也不藏私向參與的學員們分享自己在務農中遇到的寶貴經驗,也有帶來自己栽種的杭菊茶向大家分享。務農,也可以有許多面向去發展,也是可以讓生活多采多姿。

113/5/30獵人帶路:跟隨土壤/陳冠彰
記錄:惠玲

暨上周尪姨帶路:承載記憶的水,講訴西拉雅族的故事後講座後,再次邀約到陳冠彰老師來幫我們介紹原住民鄒族的故事,本次介紹的是獵人帶路、土壤到溪水,陳冠彰老師以「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為開頭,詢問大家,曾文溪為什麼有一千個名字呢?它的源頭在哪裡呢?據陳冠彰老師所說,傳統上,鄒族人並沒有給作為整體的曾文溪統一命名,只有不同氏族經營的不同河區。

隨著中游的曾文水庫的建立,上游攔砂壩的設置,曾文溪水庫以上的地景、生態產生劇烈的變化,這些鄒族地名也被一座座繪製精巧、其切割結構清晰可見的攔沙壩給隔離開來,讓曾文溪被呈現為不同生態技術的衝突場域,對於鄒族人而言,曾文溪也沒有源頭,他們定義的源頭為集水區,而曾文水庫的建設手法、壽命、儲水量,跟鄒族人的遷移都都息息相關,但一般民眾完全不會去討論理解到,陳冠彰老師以川流台灣這本書說到,這是誰的河流,誰的源頭讓大家思考…。

而關於鄒族獵人的故事,陳冠彰老師先從如何認識巴蘇雅.亞古曼(Basuya Yakumangana)說起,才介紹透過Basuya來認識曾文溪上游半世紀變化的鄒族獵人安孝明與他的家族狩獵知識及一同前往狩獵的故事,在曾文溪上游之處,達邦社的舊址,這裡有鄒族獵人安孝明,獵人從小對部落文化有著十分濃厚的興趣,經歷數次瀕死經驗後深感神的指引,下定決心退伍後回到部落跟著耆老學習獵人知識、獨力重建鄒族傳統家屋,把腦海中「鄒族的樣子」重新建構出來,作為傳承鄒族文化的平台。

陳冠彰老師說到,其實鄒族人對於災害一事,不想遇到但萬一遇見了還是能保持著非常樂觀的態度,過去鄒族人認為獵場其實就是生命的源頭,也是生命的居所,甚至認為「獵場就是我的身體」。鄒人對獵物的口味要求相當簡單,最好能吃到山肉原味,不會過份講求料理技術。當然傳統鄒人對野味的處理也不是一成不變,除了嗜吃山肉原味之外,原木烤肉或把肉燻乾,讓山肉有股火烤煙燻的味道,也可以算是正味,而且可以藉此儲存獵物,但當鄒族獵人不再狩獵時,族人如何傳承鄒族的狩獵傳統文化,並破除大眾的刻板印象,變成是一大難題。

而曾文溪長達138公里,當溪水流經鄒族部落、曾文水庫、嘉南田圳、七股潟湖沙洲,面對這些不同流域的聲音,人們又能做什麼呢?

113/6/29今日不下田:農機維修X痠痛診聊室
紀錄:昭男

印象中的市集,通常是農民擺攤販賣農產品,提供消費者和生產者面對面的聚集活動現場。而這一場「今日不下田」市集活動,選在務農為主的善化溪美社區的隆安宮廟前廣場辦理,主角是農友,讓農友放下銷售的壓力,為自己的身體修養、替農事生產機具修理、讓親子家人學習與放鬆的一場市集活動。

市集活動吸引近百位鄰近居民與外來成員參加,共有五類攤位,開放參加者分梯次免費登記參與體驗。由社大小型農機維修班師生擔任維修者的「農機維修」攤位,採事先登記受理,農友們運送不同款式機具的待修農機具,從旁觀看維修志工的維修過程,也學習如何保養與維修的眉角。

另外,有兩個跟身體保健有關的攤位主題,「農夫保健」則是介紹勞動時身體常見傷害,平時如何幫助自己修復身體,並透過一些動作檢測讓學員認識自己身體的侷限。另外一個是「居家經絡保健」,介紹如何利用穴位按摩或拍打棒來改善、舒緩身體酸痛。

一旁還有「野草青草茶」攤位,內容介紹田間或農村生活環境周遭常見的野草種類與各種用途;而「食農繪本」攤位則是以小小孩為對象,用台語講繪本故事的攤位,讓大人可以陪同,也可以暫時安頓小孩而自己逛攤位的親子活動設計。

此外,現場提有規劃種子交換、消暑青草茶品嚐、小巧思農用具改造展示,也讓參加攤位體驗的參加者,利用空檔時段可以互相交流與品嚐。

這場小而美的另類農夫市集,希望能在帶有學習氛圍之中,挖掘出以農友的需求為本的市集新型態!

分類: 課程資訊。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